圣经启示神学

-->
        聖經創世記第一及第二章記載了 神創造了人,並賜人管理其他一切的活物的權柄,但人的智慧是有限的。比如夏娃被造的過程是亞當不知道的,也就是人不能知道自己失去知覺時所發生的事。所以,不論任何事,只要是人的五官不能察覺的事,人就一定不能了解。例如,人從何處來?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誰是神?祂要做甚麽?這樣的問題沒有人能解答。可見人的智慧非常有限,連眼前物質界的事物都只能有限度地了解。然而接受 神的話語啓示的人,就能領受人智慧領域以外的事。祂藉著聖經向人啟示自己是「自有永有」的神,獨一無二,全知全能,無不能在。也向人啓示祂創造萬有,賜活物生命,維繫萬有的運行,而且以宇宙為自己作見證。如此,人才能更進一步認識 神和祂的某些屬性和旨意。簡言之,現代人只能從聖經,藉著聖靈的啟示明白 神旨意和許多深奥的事。(约14:26;林前2:15)

當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開始之後,雖然聖徒們都能擁有自己語言的聖經,但並不是人人可以自學成才。於是興起了一陣教義及要理問答的撰寫風潮,以便使聖徒們在短時間內認識真理,也就是使聖徒們可以明白有關 神的旨意,並遵守主的命令。 由此可知,馬丁路德題出「人人皆祭司」這樣「革命性」的觀念,不是為了提倡人人可以自學聖經,而是因為要擺脫當時的教會將人分為「聖品」及「平信徒」的錯誤安排。他是根據彼得前書2章9節所說的:「然而你們是蒙揀選的族類,是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民,是屬 神的子民,為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」 此經文的基本觀念是,教會裏凡奉聖父、聖子、聖靈受洗禮的,都一樣是聖潔的。但馬丁路德也強調,並不是因此人人都是教會的屬靈帶領者,可以教導別人。教會裏還是有些人擔任全職事奉,以便帶領和教育會眾。他根據哥林多前書4章1節使徒保羅所說: 「這樣,人應該把我們看作基督的僕人, 神奧祕事的管家。」 這表明主已經把神家裡的奧祕事,交托給他的僕人。表示在教會裡的確在恩賜上是有分別的,就像以弗所書4:11所指的「五大職事」;這表明,在恩賜上不是人人都一樣。亦即,「人人皆祭司」的意思,只是在 神的聖潔性情上,所有基督徒都有分,是人人平等的。 

        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,提倡了「人人皆祭司」的信仰原則之後,雖然這使得認識解經原則的人,可以使聖經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權威;但也被别有用心的人曲解成「人人皆教皇」的混亂。因此,在改革初期,教会使用教義宣言和要理問答,來歸正聖徒們的信仰,同時也指引他們走在真理的正路上,甚至到如今,這些教義仍都是我們信仰的依據。但不幸的是,的確因為「人人皆祭司」的口號被曲解濫用之後,造出了無数的「教皇」,因為人人都可宣稱自己有聖經支持的啟示。因此在過去的400多年間,基督教出現了無數的分支和宗派。在信仰的實行上產生了不少衝突和爭端;但這並不表示宗教改革是错的,而是撒但破壞教會的明證。
        更可悲的是,現代的聖徒們特別喜歡實用主義,所以,人們常將「傳統神學」當作「現代新神學」的根基,而不知道神學本身在信仰上的地位;神學的應用應該是實踐,而不是另一個新神學。比方,有人說:「因為神是三位一體,所以,也應讚美聖靈、向聖靈禱告、向主耶穌禱告。」 這類的教導在基督教裏已經是習以為常了;但這就快要把「獨一真神」變成三位真神了。這樣地引申之下,應該已經造成不少異端。其實,聖經才是基督教神學的根基,而神學是解經的成果,也就是神學是釋經學的應用。那麼,神學的應用成果就不應該是另一個新的神學,因為神學本身是人的理解,也是使人理解 神的一門學問。上述的例子中「禱告的對象」應該是由神學來定義,然而神學觀念的成立與否,是根據其意義是否出於聖經中一致的啟示而定。「禱告」這樣的作法,在聖經裏主耶稣明確地教導,是要向天父禱告。耶稣受洗時就有聖靈降在他身上,然而他禱告都是向天父禱告。而司提反的呼求說:“主耶穌啊,求你接收我的靈魂!”,是根據他先看見天上所顯示的異象中的耶穌,所以這樣呼求;他並不是在教導聖徒們如何禱告。因此,有關禱告的神學應用,應該是實行禱告的生活,清晨禱告、通宵禱告、禁食禱告、不住禱告、隨處禱告、事事禱告;絕對不要重新定義什麼是「禱告」,因為耶稣基督教導的禱告已經够了,不需要再經過人重新定義。而是應該以聖經為基礎,來探討所有的基本信仰,並且教導合聖經真理的應用。簡言之,神學是由聖經得來的啟示,因此只有聖經才是基督教信仰的獨一根基(Sola scriptura)。 

        華腓德 (B. B. Warfield) 博士在他的著作「權威、智慧、心靈」一文中如此說:「一個 神的真理的真實系統必定是:(1)由 神話語的權威揭示(2)在聖潔心靈裏的經歷(3)藉着聖潔智慧來陳述。」 由此筆者推断,傳統的改革派的學者,都看出神學是先由神的話語(就是聖經)啟示來的。省略聖經的啟示,直接由心靈感應神的啟示,就必要造出神秘主義。 省略聖經的啟示,直接由智慧分析已有的神學,必要帶來理性主義。這些都不是產生神學的正確途徑。這就是筆者强調從解經開始,造就那些在教會中擔任教導的聖徒們,使他們在正確的解經原則之下,得到啟示之後,可以繼續華腓德博士提出的其他两個步驟,而後完成聖經所啟示的神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