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6日日曜日

求告主名(繁體版)

創世記第四、第五章描寫的該隱和塞特的兩個家族,記載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家譜里:
首先,主 神對該隱殺人罪的懲罰是「躲避 神的面」,由此也可以看見在創世記第四章裡,該隱的後代對主 神的事隻字不提。他們完全不認識神,當然也就不會去「求告主的名」。他們是魔鬼的子孫,蛇的後裔,是首先殺人的,也是說謊的家族。(創世記4:1-24,約翰福音8:44) 觀察世人的人生觀,一般都像該隱的後代。也有多數像拉麥一樣,他說:「人若殺該隱,要遭報七倍; 人若殺拉麥,必遭報七十七倍!」」(創世記 4:24);一點虧都不能吃,還要得理不饒人,大大佔便宜才罷休。因此,世人都和該隱的後代相似,因為都是以事業成功為生活的首要目標,為自己創造「精彩的人生」;不認識誰是 神,也不認識誰是主。對主 神而言,他們就只不過是一大群「死人」而已。(參見 馬太福音8:22)
其次,創世記第五章記載主 神為亞當另立了一個家譜(不包括該隱和他的後代),亞當和夏娃又生了塞特來取代亞伯。從塞特的兒子以挪士開始「求告主名」(創世記4:26),這表示從他以後的各代都和他一樣「求告主名」。所以,從亞當的家譜裡清楚地描述了「求告主名」是這家族的特點。
然而到底什麼是「求告主名」呢? 創世記 12:7-8 如此說:「主(耶和華)向亞伯蘭顯現,說:『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。』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主(耶和華)築了一座祭壇。 後來他從那裡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地,搭起帳棚。西邊是伯特利,東邊是艾城;他在那裡也為主(耶和華)築了一座祭壇,呼求主(耶和華)的名。」(根據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:「呼求(επεκαλεσατο)主的名」就是「求告主名」。)
由此可見,獻祭敬拜 的人,他在祭壇前奉主的名,向祂獻祭、呼求、禱告、哀求等,這叫做「求告主名」。又例如詩篇 99:6 如此說:「在祂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亞倫, 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; 他們求告主, 祂就應允他們。」 撒母耳是舊約時代的受膏者(就是基督),是做士師的,他求告主(耶和華)的名,主就應允他。所以「求告主名」的人是奉主的名直接敬拜 神。
在新約時代出身法利賽人的使徒保羅,繼續沿用了這舊約聖經的術語:「求告主名」,以說明成為基督徒得救確據。他教導羅馬眾教會的聖徒們有關得救的真理時,說:
πᾶς γὰρ ὃς ἂν ἐπικαλέσηται τὸ ὄνομα κυρίου σωθήσεται.
因為凡求告(ἐπικαλέσηται )主名的,就必得救(羅10:13) 。
然而,在新約時代不存在有形的祭壇的狀況下,該用什麼方式「求告主名」呢?有些基督教傳統教導聖徒們設立「家庭祭壇」,就是全家一起聚會;如果單身就只有自己靈修禱告嘍!? 其實「求告主名」不是禱告、靈修、或聚會的方式,而是各人從內心向主的獻祭(就像羅馬書12:1所說)。就像耶穌基督預言的應驗,因為祂曾說:「然而時候將到,現在就是了,那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父的,才是真正敬拜的人;因為父在尋找這樣敬拜他的人。  神是靈,敬拜他的必須藉著靈按真理敬拜他。」(約翰福音4:23-24)
因此,新約時代的「求告主名」就像這樣「敬拜父」的人,不需要耶路撒冷的祭壇,而是在心靈里依照主的話(就是真理)。就像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2:1說:
「 所以弟兄們,我憑著 神的仁慈勸你們,要把身體獻上,作聖潔而蒙 神悅納的活祭;這是你們理所當然的事奉(「λατρεία」就是「敬拜」的意思)。」
所以,信了主耶穌以後的人,每天都可以到主面前來「求告主名」敬拜 神;相當於舊約時代在聖殿的祭壇上,每天早晚都要獻上的燔祭。就是來到 神面前,捨去榮耀自己的機會,將自己獻給 神順服祂的旨意以表崇拜;這是成為基督徒之後的一件新事。
塞特的後裔各個都「求告主的名」,其中還有以諾的敬拜更是象徵著基督耶穌和他的門徒們,他跟隨主三百年而最後得了永生。所以,當讀到主耶穌說:「 凡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,也不配作屬我的。顧惜自己生命的,必要喪掉生命;但為我犧牲生命的,必要得著生命。(馬太福音10:38-39)。 」我們都會想:這該在什麼時候作好呢?怎麼喪掉生命呢?要多麼頻繁地這麼作呢?
並不是在禱告中一次宣告放棄自己的決定權,就真的能完全為主犧牲生命了。經常「求告主名」的人,可以一次一次地將自己生命中認為寶貴的人、事、物、觀念、理想等,一樣一樣地在主面前獻上。若真能確實如此,那麼每次「求告主名」敬拜的時候,就不會空手來到主面前;也不會把自己以為生命裡最重要的為自己保留。這樣的獻祭與呼求就不會像是自言自語貧乏的禱告,也不會覺得只是沒意思重複地祈求;更不會每次都為一樣的幾個代禱事項禱告。而是每次到主面前都帶了祭物來「求告主名」敬拜 神。這就是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的人每日所當行的。(參見 哥林多前書1:2)

0 件のコメン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