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1日土曜日

主的基督


在中文版舊約聖經中,「受膏者」這一詞出現了30次。每次都是指「以色列的王」,就是希臘文版舊約聖經裡常用的「基督」或「主的基督」的稱呼。基督徒應當知道,耶穌被稱為「基督」並不是個創新的稱號,因為當時只講希臘語的猶太人(Hellenistic Jews) 在他們的舊約聖經裡就讀過了。在舊約時代末期,就是「兩約之間」的時期,「應許之地」一直都在希臘人和羅馬人的輪流統治之下。由於當時主要流通的語言是希臘語,所以,希伯來文的聖經在主前200多年時,就被翻譯成希臘文版,因為是由北非地區的七十位文士翻譯的,所以被稱為「七十士譯本(Septuagint)」,也用羅馬數字LXX70)來表示;這也是主後400多年完成的天主教「普及版(Vulgate)」拉丁文聖經舊約部分的主要根據。「七十士譯本(Septuagint)」也是基督教初代教會使徒們用希臘文寫信給外邦教會時,引用「舊約聖經」唯一的依據。

然而在宗教改革之後的「基督教」,在舊約原文方面轉向強調希伯來文的傳統。因此,不論哪一國的「基督教譯本」,看起來都像兩本不太聯貫的經典串在一起;讀者往往不知道舊約是「受膏者」就是新約是「基督」。其實,初代外邦教會裡的新舊約聖經用語是相通的,因為都源出舊約七十士譯本。比如外邦基督徒的七十士譯本裡,撒母耳記上246節記載大衛對跟隨他的人說:「我在主面前絕對不能這樣對待我主的基督(χριστὸς),我絕對不能動手攻擊他,因為他是主的基督(χριστὸς)。 」因此,在翻譯中文時,如果這樣一致地翻成「基督」才是一本比較好的譯本。否則從新舊約之間文字表達上的不一致,讓人以為基督教想要與猶太教的彌賽亞拉關係而牽強附會;一本好的譯本,應該不需要讀者再作翻譯上的判斷。

根據舊約聖經的記載,主 神設立「基督」在祂的百姓中(詩篇第二篇),代替祂治理百姓。但因為人是墮落的,都不能完全脫離「榮耀自我」的軟弱,最後 神只好差那完全順服的獨生愛子耶穌來世上,死而復活成為永遠的「基督」,在 神全地的百姓中 永遠作王。所以十二門徒中的彼得對耶穌說:「你是基督,是永生 神的兒子。(馬太福音1616)」他們是舊約時代的最後一批人,對「基督」的觀念是連續的;就是從舊約時代作以色列王的「基督」,到永遠作王的主耶穌「基督」。所以,在世上完成救贖大功的主,在十字架上被稱為「猶太人的王,拿撒勒人耶穌」。現代的基督徒對於「基督」的認識,也當有這樣「新舊約連續」觀念;那麼才能認識,舊約「大衛家的基督」就是新約「主耶穌基督」的預表。

0 件のコメン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