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3日土曜日

释经难题:(士师记 )利未人的遭遇与便雅悯族的邪恶


释经难题:(士师记 )利未人的遭遇与便雅悯族的邪恶
士师记到底在说什么?特别是最后两章到底在说什么。为什么那么恶心的故事,要突然出现在这卷书的最后,最高潮的位置呢?到底主用士师记要给我们什么启示?其实应该先问「到底主要对当时的读者说什么呢?」

基督徒读旧约往往「凭感动」或者直觉,好像每卷书都是直接启示这个时代的基督徒的。所以往往读过了却没有更认识主。主耶稣基督说这经是为他作见证的(约539),见证主在旧约时代他的百姓当中的一切作为。希伯来书讲到有关律法里所规定的一切敬拜的规矩,和圣殿的所有的装置和器皿,都是天上实体和更美的事的影儿(来8595924101);但并没有说整本旧约圣经对基督徒都是影儿。所以基督徒应该可以从旧约圣经认识主,就是新约的主基督耶稣。

那么旧约圣经的各卷书,就都应该在当时有一定的意义。当我们这些和诸约无关的人(弗2:12),读到我们的主与祂旧约的百姓之间的事,就更当小心地查考,找出最合于当时的意义。然后,我们才有可能明白神的心意。

首先我们应当先仔细看看士师记的经文内容描写的时代。约书亚带进迦南地的那一代人,就是经历过在旷野中主的带领的人都死了以后,在应许之地里出生成长的人,都不曾经验过主亲自带领的争战。他们渐渐显出不认识神的光景,所以神留下许多外邦人的各族,成为以色列人的仇敌,以便训练新一代以色列人学习如何跟随主,顺服主而争战得胜(士11-36)。

在这段期间,以色列人不顺服主,学习外邦人拜偶像,主就任凭他们在外邦人的欺压之下,直到他们向主哀求悔改,然后主给他们士师,主与士师同在拯救以色列人。士师过去了,以色列就再次堕落,如此反覆十多次;其中士师也有不顺服主的时候(士37-1631)。然后,描述到一段没有士师的时代,经文内容重复了四次「在那些日子,以色列中间没有王,各人行自己看为对的事」(士1761811912125);这也是士师记的最后一句话。可见得主应该是要借着士师记,告诉某一个时代的以色列人「没有王」是不好的,而且王要像士师一样有神的同在,听神的话,国中才能有平安。

显然士师记的读者,一定不是在士师记经文内容所描述的时代,而是在有过王以后,而目前以色列人是在一个没有王的状态之下。因此,经文里可以强调没有王的状态的危机。从撒母耳记上的最后(31章),扫罗死了之后,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人的王,而神所膏立的大卫只是犹大家的王。在撒母耳记下 5:5 记载大卫作王的履历说:

他在希伯崙作犹大的王七年零六个月;在耶路撒冷作全以色列和犹大的王三十三年。

然而撒母耳记下2:10记载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王却只有两年,说:

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王的时候,已经四十岁;他作王共两年。犹大家却追随大卫。

那么,大卫在希伯伦只作犹大家的王有七年半的同时,以色列人却只有两年有伊施波设作王,其他的五年半期间,以色列没有王。所以,笔者认为士师记的第一读者应该是在这段时间里的以色列人。因此,士师记强调「在那些日子,以色列中间没有王,各人行自己看为对的事」。并且强调没有王,就是没有士师的时候 ,以色列人就作得罪主的恶事,不蒙神的同在与保守,受外邦人欺压,国中没有平安。即使是有王,但像便亚悯家出身的王,都是自己作王,而不是与主同作王,听从主的话。特别还用便亚悯支派曾经做了像所多玛一样得罪神的事,以至于全以色列人起来攻击他们。所以,不要跟随便亚悯家的王,而要跟随犹大家的王;这应该是士师记最后要用那样结尾的原因。

所以,在这样的写作目的之下,基督徒就不只是看士师记好像是阐述个人信仰经历一样,是时好时坏、大好大坏、上上下下而已。更能让基督徒明白,不跟随基督耶稣,结局就像「以色列中间没有王」的时候一样,不蒙神保守。但跟随耶稣基督的,靠主胜过仇敌撒但,有真实的平安,与主同作王;就像当时跟随士师(就是暗示以色列人要跟随大卫),就能合神心意胜过仇敌,且国中就有平安。基督徒也不能像「以色列中间没有王」的时候一样,「各人行自己看为对的事」;应该跟随主耶稣基督过争战得胜的基督徒生活。 

0 件のコメン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