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師記到底在說什麼?特別是最後兩章到底在說什麼。為什麼那麼惡心的故事,要突然出現在這卷書的最後,最高潮的位置呢?到底主用士師記要給我們什麼啓示?其實應該先問「到底主要對當時的讀者說甚麼呢?」
基督徒讀舊約往往「憑感動」或者直覺,好像每卷書都是直接写给這個時代的基督徒的。所以往往讀過了卻沒有更認識主。主耶穌基督說這經是為他作見證的(約5:39),見證主在舊約時代他的百姓當中的一切作為。希伯來書講到有關律法裡所規定的一切敬拜的規矩,和聖殿的所有的裝置和器皿,都是天上實體和更美的事的影兒(來8:5、9:5、9:24、10:1);但並沒有說整本舊約聖經對基督徒都是影兒。所以基督徒應該可以從舊約聖經認識主,就是新約的主基督耶穌。
那麼舊約聖經的各卷書,就都應該在當時有一定的意義。當我們這些和諸約無關的人(弗2:12),讀到我們的主與祂舊約的百姓之間的事,就更當小心地查考,找出最合於當時的意義。然後,我們才有可能明白神的心意。
首先我們應當先仔細看看經文內容描寫的時代。約書亞帶進迦南地的那一代人,就是經歷過在曠野中主的帶領的人都死了以後,在應許之地裡出生成長的人,都不曾經驗過主親自帶領的爭戰。他們漸漸顯出不認識神的光景,所以神留下許多外邦人的各族,成為以色列人的仇敵,以便訓練新一代以色列人學習如何跟隨主,順服主而爭戰得勝(士1:1-3:6)。在這段期間,以色列人不順服主,學習外邦人拜偶像,主就任憑他們在外邦人的欺壓之下,直到他們向主哀求悔改,然後主給他們士師,主與士師同在拯救以色列人。士師過去了,以色列就再次墮落,如此反覆十多次;其中士師也有不順服主的時候(士3:7-16:31)。然後,描述到一段沒有士師的話時代,經文內容重復了四次「在那些日子,以色列中間沒有王,各人行自己看為對的事」(士17:6、18:1、19:1、21:25);這也是士師記的最後一句話。可見得主應該是要藉著士師記,告訴某一個時代的以色列人「沒有王」是不好的,而且王要像士師一樣有神的同在,聽神的話,國中才能有平安。
顯然士師記的讀者,一定不是在士師記經文內容所描述的時代,而是在有過王以後,而目前以色列人是在一個沒有王的狀態之下。因此,經文裡可以強調沒有王的狀態的危機。特別是其中提到有關
神的殿在示羅,說(士師記18:31):
神的殿在示羅有多少日子,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做的雕像也有多少日子。
者表示讀者都知道神的殿在示羅有多久,但神的殿被設在大衛的城是在大衛作王之後(撒下6:16-17)。可見得當時的讀者應該是在大衛作王以前。從撒母耳記上的最後(31章),掃羅死了之後,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以色列人的王,而
神所膏立的大衛只是猶大家的王。在撒母耳記下 5:5
記載大衛作王的履歷說:
他在希伯崙作猶大的王七年零六個月;在耶路撒冷作全以色列和猶大的王三十三年。
然而撒母耳記下2:10記載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王卻只有兩年,說:
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以色列王的時候,已經四十歲;他作王共兩年。猶大家卻追隨大衛。
那麼,大衛在希伯倫只作猶大家的王有七年半的同時,以色列人卻只有兩年有伊施波設作王,其他的五年半期間,以色列沒有王。所以,筆者認為士師記的第一讀者應該是在這段時間裡的以色列人。因此,士師記強調「在那些日子,以色列中間沒有王,各人行自己看為對的事」。並且強調沒有王,就是沒有士師的時候
,以色列人就作得罪主的惡事,不蒙神的同在與保守,受外邦人欺壓,國中沒有平安。即使是有王,但像便亞憫家出身的王,都是自己作王,而不是與主同作王,聽從主的話。特別還用便亞憫支派曾經做了像所多瑪一樣得罪神的事,以至於全以色列人起來攻擊他們。所以,不要跟隨便亞憫家的王,而要跟隨猶大家的王;這應該是士師記最後要用那樣結尾的原因。
所以,在這樣的寫作目的之下,基督徒就不只是看士師記好像是闡述個人信仰經歷一樣,是時好時壞、大好大壞、上上下下而已。更能讓基督徒明白,不跟隨基督耶穌,結局就像「以色列中間沒有王」的時候一樣,不蒙神保守。但跟隨耶穌基督的,靠主勝過仇敵撒但,有真實的平安,與主同作王;就像當時跟隨士師(就是暗示以色列人要跟隨大衛),就能合神心意勝過仇敵,且國中就有平安。基督徒也不能像「以色列中間沒有王」的時候一樣,「各人行自己看為對的事」;應該跟隨主耶穌基督過爭戰得勝的基督徒生活。
0 件のコメント:
コメントを投稿